欢迎来到长治日报
01:要闻
~~~
~~~

——2024年3月26日在长治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陈向阳

~~~
~~~——我市以实干实绩构筑一流产业生态
~~~——一论学习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
2023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发布~~~
风起正是扬帆时
——我市以实干实绩构筑一流产业生态

  本报记者 张瀚予 解婷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哪里生态好、环境优,资源就流向哪里,企业就入驻哪里,项目就落户哪里,产业就集聚哪里,发展制高点就转移到哪里。

  当产业生态优势被厚植,这座城市就成为创新创业的价值实现地、产业集聚的理想栖息地。

  产业生态如何培育?

  政、产、学、研、金、介、用“七要素”全面推进,长治以实干为墨、以实绩作答。

“链”上发力 释放产业生态动能活力

  眼下,正是春季施工的黄金期。

  霍家工业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PVDF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现场紧张忙碌,建设者正紧抓天气晴好有利时机,紧锣密鼓进行收尾工作,预计今年5月正式投产。

  作为潞州区重点产业升级项目之一,该项目在原年产10万吨聚氯乙烯基础上进行技术更新,建成后将实现企业从低端传统PVC树脂到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带动潞州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要有好的产业生态,这是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项目建设的先决条件。

  产业是生命线,项目是竞争力。作为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禀赋、特色优势,紧紧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着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配套协作,向传统产业挖潜增效,为新兴产业精准布局,领军企业和龙头项目围绕产业上下游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在自身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还带动了一批关联产业、配套企业发展,加快培育成长性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变项目优势为产业强势,变产业强势为发展胜势,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聚企成“链”,聚“链”成势。我市大力实施重点产业链培育锻造,以开发区为产业集聚的主阵地,建立“链长+链主”工作机制,强化产业链招商,抓好项目建设,初步形成半导体光电、光伏、医药、信创、高端装备制造、氢能等10条重点产业链,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不断丰厚产业链条,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日益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实现企业从散到聚、链条从短到长,推动产业从小到大、培优变强,转型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

  从碳基里的丝丝纤维、到超薄玻璃前的粼粼波光,从信创大楼里的日新月异、到红色小镇的人来人往,我市以省级特色专业镇上党中药材专业镇为引领,充分挖掘县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历史传统优势,以产业筑基,围绕制造业、特优农业、特色轻工(工艺美术)等领域,筛选并确定了潞城碳基新材料、潞州LED制造、漳泽光伏制造等首批10个市级专业镇,构建起“1+10”发展模式。

  从一个项目到一个产业,从一个产业到一个产业集群……如今在长治,越来越多企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并逐步带动上下游企业汇聚,立体全面的产业互联互通不断深入,一套有重点、分层次、韧性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钢筋铁骨”正锻造而成。近三年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0%、52%、40%,保持强劲态势,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向“新”而行  赋能产业生态提质增效

  长治高新区内,煤基合成润滑材料(院士)联合研发平台分析检测中心安静如常,身着白色实验服的研究员们在各种实验仪器前专心致志地开展研发工作。

  借助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东风”,长治高新区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增强核心竞争力。中科潞安半导体技术研究院、山西省光伏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治大健康产业研究院、国家煤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批在行业领域具有领先水平的科研平台如雨后春笋拔节成长。

  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因素,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场正在进行时的创新“竞速跑”中,谁能抢先一步、身位靠前,谁就能把握更大的主动权、话语权。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我市致力求新求变,积极抢占产业新赛道。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统筹全局,将科技创新作为实现弯道超车、勇蹚转型新路的战略之举,统筹推进育主体、建平台、强产业、聚人才、优生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共融共舞”。

  着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围绕重塑科技计划体系、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制定出台《长治市“十四五”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规划》《长治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长治市科技揭榜挂帅制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专精特新提升行动,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4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33户,省级以上众创空间达到39家、创业服务团队达到910余个;

  全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家、省级创新平台70家、市级创新平台179家,国家煤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山西)深紫外LED分中心、衰老机制研究与转化省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成为吸引各类创新要素加速聚集的“强磁场”;

  持续打造科创人才集聚高地,突出“人才+项目+产业”导向,先后出台实施“人才新政20条”、《柔性引才扶持奖励办法》、《长治市院士博士工作站管理办法》、《关于实施“人才贷”金融服务的意见(试行)》等引才、育才、用才政策措施,“太行英才”计划同步推动,释放人才招引最大的决心与诚意;

  就这样一路向前——

  我市成功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高新技术企业超290家,与省内外150余所高校达成720余项合作成果,建成84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向新而行”的产业环境正加快形成。

精准服务 充盈产业生态“源头活水”

  引深开发区赋权,全市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共承接市县两级行政管理权限3107项;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完善26类项目审批流程图,审批时限最短压缩至11个工作日;

  实施县级重点新兴产业奖补,兑现县级返还资金9.2亿元,下达中小企业发展各类资金1.15亿元;

  设立山西长治新能源产业升级基金,重点支持新材料、锂电池外壳等项目发展,首贷续贷服务中心累计向银行机构推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57万户,发放普惠贷款209余亿元;

  ……

  一组组数据,反映的是我市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全面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的一个个有力举措,折射出我市从“营商”到“赢商”,打造投资兴业、创新创业热土的信心底气。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发展环境体现的是一座城市尊商重企便民的社会氛围,展示的是党委政府的服务效能,彰显的是社会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打造优质的营商发展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长治全面发力——坚持软环境、硬环境“两手抓”,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同向发力,为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保驾护航。

  “软环境”可感可知——

  开展“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在全省首家出台《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工作方案》,充分释放“一枚印章管审批”红利,探索开展“综合窗口”改革试点,推动公共事项服务提档升级。

  聚焦助企纾困,打好要素保障“组合拳”,全面推行稳岗补贴“免跑即领、免证即办、免登即发、免申即享”,累计为3000余名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370余万元,向创业载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9亿元,为企业减免失业保险费1.97亿元。

  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推出设立行政立法基层企业联系点、推行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开展律师事务所与企业“一对一”结对法律服务等法治护航营商环境10项举措,开展“百所千人办万件实事”法律便企惠民活动,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创新、闯市场。

  “硬环境”可见可得——

  加快建设“1+7”上党盆地城镇群,提升主城区发展能级,全面加强县城载体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提升城市集聚产业、吸引人才和承载人口能力。

  加快铁、公、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畅通对外交通,为便捷各类要素向长治集聚奠定良好基础。

  一件件务实有力的举措、一桩桩刀刃向内的改革,长治新招迭出,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前不久,在环球时报社主办的2023年国际化营商环境创新发展论坛上,我市获评“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

  风帆劲满正当时。锻造一流产业生态,长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 © right 长治日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春韵
政府工作报告
我省安排5.68亿元支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风起正是扬帆时
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潞州区荣登榜单
长治日报要闻01风起正是扬帆时 2024-04-02 2 2024年04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