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长治日报
02:要闻
做大“土特产”促农增收有门路
——沁源县聪子峪乡以乡土特色为依托打造产业品牌

  本报记者 刘婷婷  通讯员 贺志敏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在今年的“赶农市大集 享沁源民俗”农产品展销会上,沁源县聪子峪乡独具匠心的花馍和肉质鲜嫩的“花坡牛肉”颇受欢迎。日前,记者走进聪子峪乡,实地探访特色农产品促农增收的路子。

  在聪子峪乡聪子峪村村民张清娥家中,经过一番揉、搓、擀、剪、切等手法,一块普通的面团,在她的熟练操作下,变成了造型各异、灵动逼真、栩栩如生的多彩花馍。

  张清娥说:“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打小就热爱面塑,一次偶然机会参加了乡里举办的面塑培训,愈发感受到面塑艺术的魅力,它不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的表达。”

  经过培训的张清娥,经常在家里琢磨制作形态各异的花馍,久而久之,她成了村里甚至乡里小有名气的“巧厨娘”。

  “我现在做的是12岁生日项圈馍,前几天一位顾客预订的。”张清娥一一介绍起面前花样繁多的花馍,“这是桃榴佛手,寓意多子多福多寿;这是蛇盘兔,寓意年年富。这些五颜六色的花馍,‘色彩’都是从瓜果蔬菜中提取的,橙色是胡萝卜汁、黄色是南瓜汁、绿色是菠菜汁、红色是红曲米,健康无公害。”

  张清娥介绍,花馍制作的每个过程都相当讲究,要经过发酵、和面、揉面、捏形、醒馍、蒸制等多道工序。只见一块面团在她的手中被娴熟地揉、搓、挤、压,三下两下就初见雏形,再用剪刀、筷子等工具雕饰加工,造型各异的花朵就做出来了,白净的花馍加上红枣点缀,瞬间变得生机勃勃。随后将捏好的花馍摆上笼屉蒸制,半小时后,锅盖一掀,热气腾腾,屋内瞬间被花馍的香味弥漫。

  蒸花馍,蒸出的是满满的祝福,更是祥和、团圆和那份对家的味道的深深留念。“闲暇时,我会教其他人制作花馍,希望能有更多人来了解和学习花馍技艺,重视民间传统饮食文化并传承下去。”张清娥说。

  在“花坡牛肉”养殖加工基地,远远便能听到阵阵悠长的牛叫声,一排排整洁干净的牛舍映入眼帘,一头头膘肥体壮、毛色发亮的牛儿正悠闲地吃着饲料。

  聚信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聪子峪乡发展肉牛产业的龙头企业,位于聪子峪村东南,占地面积80余亩,现有牛舍1万多平方米,草料棚1000多平方米,苜蓿草种植1000余亩,存栏1100余头牛。

  除养殖基地外,该公司还配套建设蒸煮车间、冷冻库、成品库等基础设施。为实现循环产业发展,满足消费者对牛肉的高端化、多元化需求,经多方考察,市场调查研究,公司聘请了平遥特级师傅,从简单肉牛育肥项目,进一步发展为肉制品加工,年加工牛肉400余吨。

  在公司的加工基地,“全副武装”的务工人员身着白色工作服、佩戴口罩,正在生产线上有序工作,通过分割、剔骨、清洗、腌制、蒸煮、晾晒等程序,一头肉牛按照种类被快速分割成牛腩、肋条、牛蹄、牛排、腱子肉等各种牛肉产品。

  目前,该公司逐渐探索出一条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前端,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收购农户的肉牛或者购买小牛让农户代养; 中端,持续推进牛副产品精深加工,开发具有特色的生鲜产品、熟化产品、预制食品等;末端,通过直播带货、开办实体店铺等形式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商品直接销售和推广,不断扩大企业自创的“沁源花坡”牛肉品牌影响力。

  “蒸蒸日上”的多彩花馍,“牛气冲天”的花坡牛肉,这些乡土气息的农特产品,一头连着群众增收致富,一头连着乡村产业振兴,是耕耘,更是收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 © right 长治日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文化·副刊
   第04版:要闻
全市开发区工作推进会召开
汇聚合力解决好群众“关键小事”
辩法明理 检律共进
做好土特产文章助力产业振兴
山西省求职能力实训师资培训班在我市举办力促青年群体更好就业
与太行山携手共进的生动实践
联通政企融通内外 让“长治造”走出去
潞州区打造工会驿站强化对户外劳动者关爱服务
做大“土特产”促农增收有门路
长治日报要闻02做大“土特产”促农增收有门路 2024-10-25 2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