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系统阐释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其中一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的根本体现,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清晰我是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前提是要搞清楚我是谁。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民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以及改革的目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取向。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体现了社会发展过程的“合规律性”,而且体现了社会发展趋向的“合目的性”,确保社会发展既合乎客观规律又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要。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决定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决定了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明确为了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明确改革的一切举措都是为了人民,人民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新要求,依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办好办实。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有了更高的期盼,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有了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积极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在高质量发展中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这是我们党决策改革和落实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我们一切改革实践活动的基点。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区域,在确定方针、谋划战略、制定政策、推进落实、督促检查、考评效果等每一个环节,都要将人民的要求放在优先考量的重要位置,始终坚持改革为了人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明白依靠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紧紧依靠人民。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改革依靠人民,就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群众。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各个环节,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要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凝聚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就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全会作出的改革部署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