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长治日报
01:要闻
山西丰煜照明有限公司:~~~
~~~
~~~
听民声 顺民意 解难题 办实事~~~——我市“流动供销”打通山村服务“最后一公里”
政策加力 要素赋能 服务增效~~~
~~~
攻克电力数字化计量难题,多项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创效益——~~~
听民声 顺民意 解难题 办实事
群众需求“点”出来 供销服务送上门
——我市“流动供销”打通山村服务“最后一公里”

  □ 本报记者 任家兵

  6月27日一早,晨雾未散,盘山公路上传来一阵熟悉的引擎声。沁县杨安乡许庄村村民王大娘快步走向村口,远远望见那辆印着“流动供销进山村”字样的白色货车,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出笑容:“可算把你们盼来了!”这辆货车载着化肥、种子、日用品,更载着许多偏远山村的希望。  

  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留守老人面临“买难”“卖难”双重困境:去趟镇上路途遥远,购买生活用品和农具十分不便;自家种的玉米、小米滞销家中,眼看着丰收年景却换不来实打实的收入。这些看似琐碎的民生难题,折射出山区公共服务体系的短板。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供销社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市供销社业务科科长陈浩说,“基层调研中,我们发现群众反映最突出的是购物难问题,有的村距离乡镇集市十几公里,老人买袋盐都要走半天路。”经过反复研究,2025年春,“流动供销进山村”服务活动应运而生。  

  每周,各村联络员通过微信群、村广播收集村民需求,形成“需求清单”;供销社统筹农资企业、商超供应链,生成“配送清单”;志愿服务队和社属企业专业配送车队规划最优路线,确保物资准时送达。  

  “群众点单、供销派单、车队送单”的模式,让市供销社服务队做到了精准配送。在春耕备耕期间,沁县杨安乡农民们对铁锹锄头等农具需求激增,供销社紧急调货,第二天就把农具送到了农民手中;在潞城区微子镇,服务队结合当地特色农业种植情况,专门准备了优质种子和有机肥,受到村民热烈欢迎。  

  流动的不仅是物资,更是贴心的服务。  

  市供销社服务队既是送货员,也是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服务队在发放化肥的同时,现场还为村民讲解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把手教村民使用新开发的“长治数字化供销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能让村民手机下单购买商品,还能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实现“双向流通”。  

  “多亏供销社搭建平台,我家的梅杏卖出了好价钱。”武乡县梅杏种植户老李高兴地说。日前,武乡县梅杏喜获丰收,优质果品大量上市,市供销社第一时间指导市金鑫瓜果批发市场助销武乡梅杏。  

  设立武乡梅杏专属交易区,对前来销售的农户及合作社,实施管理费、摊位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快检部门加强品质抽检频次与力度,确保走向消费者的每一颗梅杏都符合“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策划专场直播,展示实时行情和产地图文影像,精准传递武乡梅杏独特价值,带动市场摊位客流显著增长。在供销社的帮助下,市场日均销售梅杏1.2万斤,日均销售额达7万余元。  

  数字技术的赋能,让服务半径不断延伸。自流动供销服务开展以来,供销服务车已经走过了36个村庄,累计服务群众近万人次。这场始于群众需求、成于创新实践的服务变革,不仅解决了山区群众的实际困难,更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未来,市供销社将继续完善服务体系,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山区群众享受到便利,将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 © right 长治日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健康
   第04版:要闻
日出口车灯20万余只
漳泽荷韵
真金白银!山西支持知识产权强省新政公布
群众需求“点”出来 供销服务送上门
我市五维攻坚促营商环境优化提质
我市全力应对新一轮强降雨
精益革新守护电力“公平秤”
长治日报要闻01群众需求“点”出来 供销服务送上门 2025-07-06 2 2025年07月06日 星期日